
中方融媒5月31日讯 端午节将至,中方县铜鼎镇的学堂院燕尾龙舟制作基地迎来了最繁忙的时节。5月30日,记者走进燕尾龙舟制作基地,只听见锯料声、刨板声、合拢声交织在一起,基地里二十多名工人各就各位,拉锯的、刨木的、发墨的,形成了一幅热闹的制作场景。
“一艘好的龙舟离不开选料、锯料、发墨、制作、捻船、上油、成型、下水过程。”燕尾龙舟掌墨师米允清说道,燕尾龙舟的制作在一代代掌墨师手中不断完善,不断精细化,于2021年获批怀化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燕尾龙舟制作技艺传承自古楚,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沅江之上便会呈现一场持续为期七天的龙船盛会,以姓氏为队,各村寨青壮年在龙舟上蓄势待发,只听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好不热闹。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化传承便是文化振兴的重要一步。在铜鼎镇,龙舟文化传承已久,经过百年传承,“鳄首、蟒身、飞燕尾”构成沅江流域铜鼎地区特色龙舟造型,为保证燕尾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铜鼎镇桐木村成立中方县燕尾龙舟专业合作社,聘用技工教授技艺。
“今年光景大好,端午节前就需赶制完成20多条船的订单,现在完工下水的已有10只左右,中秋节前还有一批,今年一共已经接到了40多个订单了。”中方铜鼎燕尾龙舟合作社社长米仁义高兴地说,“因燕尾龙舟制作烦琐,用材考究,因此它的成本较高,每艘船的市场定价在4.38万元。在我们学堂院,几乎每家每户的男丁都会制作,今年应该能实现年产值150万元。”
目前,中方县燕尾龙舟专业合作社拥有100平方米龙舟展馆,龙舟制作场地1200平方米。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一技艺,中方县成立了燕尾龙舟合作社,正式注册了燕尾龙舟的商标,筹资修建了传承基地和展馆,积极吸纳年轻人加入传承人的队伍,并通过非遗文化进课堂和研学活动,让龙舟制作技艺熏陶影响着孩子们。2019年,铜鼎燕尾龙舟制作技艺正式成为中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项目。如今,燕尾龙舟制作技艺在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传承集体的共同努力下,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事业焕发出新的激情和生命力。
责编:谭莹莹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领航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主席检阅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汇聚信心和力量
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心中的“上合家园”
金色相框|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引领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读懂“两山”理念的天下情怀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